一、专业简介
体育教育专业是体育学一级学科中历史最悠久、底蕴最深厚的本科专业,隶属教育学门类。本专业以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生物科学等相关学科为依托,以体育学基础理论、知识、技能为支撑,构建了文理融通、理论技术兼济的跨学科复合型知识架构、课程体系和“教—研—训—赛—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信念坚定、师德高尚、专业突出、育人理念先进,能胜任体育教学、课余体育活动组织等学校体育工作,并具有一定教研能力的中学体育教师。
二、发展历程
体育教育专业前身是1972年创建的天水师范专科学校体育科,2000年随着学校的整体升格,成为诸侯快讯ok1122.net首批招收本科生的专业之一。专业创办五十余年来,几代师大体育人筚路蓝缕、砥砺奋斗,将体育教育专业发展为全校办学条件良好、教学成果丰硕、智教平台先进、人才培养显著的师范类专业之一。2021年,体育教育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4年,体育教育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2025年,天水师范学院更名为诸侯快讯ok1122.net,体育教育专业将紧抓发展契机,继往开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国家一流专业建设为抓手,强基固本、特色发展、服务地方,着力打造 “西北地区体育教师教育高地”,为新时代西部基础教育振兴和区域体育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与智力保障。
三、特色优势
近年来,体育教育专业始终坚持以质量为核心,以特色为引领,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师范教育质量,已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专业标识,并产生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
1.积极探索“非遗+”推动民族文化焕发新活力
体育教育专业立足丰富的“非遗”资源,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传承与发展并举,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创新“非遗”发展路径,推动民族体育文化焕发新活力,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体育学一流人才培养的“体育教育新模式”。在多年的办学历程中,积极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如旋鼓、传统弓射箭、舞龙舞狮、龙舟等项目的开展。通过多措并举,展现了新时代体育教育专业所蕴含的独有潜力和发展方向,为培养具有浓厚民族文化基因的优秀人才积累了经验,贡献了力量。
2.实施“教研训赛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
体育教育专业积极倡导并全力支持教师与学生踊跃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竞赛、教师创新项目大赛以及学生师范技能大赛等活动。本专业一直贯彻“以赛促学、学以促练,以赛促教、教以共进,以评带研、研以致远”的理念,创新性地推出了“教—研—训—赛—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极大地提升了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使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各类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喜讯频传,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师资队伍
体育教育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7人,副高级职称教师9人,硕士生导师11人,博士2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21人。现有国家级裁判员2人,国家级一级裁判员6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6人,国家级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5人,天水市领军人才1人。
五、研究平台
现有甘肃省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服务分中心、甘肃省足球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甘肃省高校社科人文基地等省级科教平台3个,校级研究平台2个。同时,为推动人工智能与专业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促进教学模式的深层次变革,专业依托智慧树网平台、Deepseek基础大模型,创建了“AI+知识图谱”数字化平台——甘肃省首个体育教育专业知识创新中心,构建了“能力目标—问题场景—知识体系—教学资源”AI四维教学模型,同步提升教师数智化教学能力与学生创新实践素养。


六、专业改革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家对体育事业的重视,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专业在很多方面也做了相应调整优化。以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为契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进和强化。
1.课程设置
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强化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增设一批与时代发展相关的新课程,撤销部分对学生的毕业要求支撑力度小且老旧的课程。同时,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专业课程教学。
2.教学模式
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
3.师资队伍
通过“送出去”和“引进来”等多种措施加大对体育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力量的补充和强化,进一步提升师资队伍的年轻化和专业化水平,使得专业教师队伍更加符合新时代体育教师教育的要求。
4.人才培养
秉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专业建设理念,专业以用人单位需求为导向,将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教育教学的重点,持续改进并优化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水平。
七.课程建设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建设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实践创新课程四大模块,涵盖政治思想、通识素养、科技应用、专业知识、教师能力、创新创业等多维度内容。近年来,专业通过不断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推进课程建设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课程体系
整合现有资源,发挥教师教育专业优势,增加教师教育专业类课程,提高体育专业课程中技能课的学时比例,提升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能力,加深对教育规律和体育教学规律的认识。同时,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坚持拓宽通识课、精选专业课、丰富选修课、强化实践课的原则,完善课程设置。
2.构建特色课程
根据专业属性和社会需求,以“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强化实践、突出能力”为核心构建特色课程,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
3.更新教学内容
在相关专业课程教学中,注重知识的传授与技能培养的同时,结合中学体育教学特点,注重分析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分析与应用能力。
4.创新教学模式
改革传统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适时采用案例式、讨论式、探究式等现代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另外,通过人工智能赋能专业教学,将“AI+体育专业知识图谱”数字化平台引入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和知识整合能力。
5.强化实践教学
加大实践实训环节的比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以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通过搭建校内外实践平台,让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技能大赛、体育社团指导等实践活动,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提升就业竞争力。
八.人才培养
本专业自创办以来,已培养合格体育师资人才6000余名,广泛扎根于西北地区基础教育一线,被誉为陇东南地区的体育师资人才摇篮,成为服务地方体育教育事业的桥头堡和排头兵。
近三年来,学生在省级以上体育竞赛中获得奖牌81枚,其中,金牌22枚、银牌37枚、铜牌22枚。同时,获全国师范生微课大赛三等奖1项,甘肃省教师教育联盟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文科组二等奖1项、综合组一等奖1项;校级师范教育专业教学技能二等以上奖励6项。此外,教师获得甘肃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校级教学创新大赛多项奖励。
专业通过实施“教—研—训—赛—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让师范生达成德育与学识兼备、知识与技能相融、能力与素养相长的毕业要求。